当前位置:凯发公司-凯发娱发com > 行业动态

    201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与农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种植面积增速减缓趋于合理,消费人群年轻化程度提高且人口占比明显增加,金融资本持续投入力度不减,出口量价额受汇率影响出现齐升。但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面影响,消费总量增速趋缓、低于产量增幅,市场存量增多、有待消化,价格保持平稳、增幅继续放缓,传统渠道亟需转型升级,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一、2016年全国茶业发展状况

   (一)生产保持平稳

   1、面积增速继续放缓。据调查,2016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面积比上年增加近100万亩,总面积接近4400万亩,增幅控制在2.6%以内,比上年低近2个百分点。其中,湖北、陕西、四川3省茶园面积增加较多,均超过15万亩。开采茶园面积3637万亩,增加250万亩。

   2、产量保持稳定增加。全国干毛茶产量约为243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幅7%,比上年低约2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各省继续增产增收,贵州增产4.9万吨、四川增产3.2万吨、云南增产1.5万吨、湖南增产1.2万吨。

   3、农业产值持续提高。全国干毛茶总产值达到1680亿元,比上年增加160亿元,增幅10.5%,较之上年继续回落2.1个百分点。贵州、四川的干毛茶产值分别增加45亿元、33亿元,陕西、河南和湖北均增10多亿元。

   4、名优茶增幅减缓。名优茶产量107万吨,增幅8.1%,比上年回调2个百分点;大宗茶产量136万吨,增幅为6.3%,比上年回调1.7个百分点。名优茶产值1170亿元,增12.5%,增幅较上年明显减缓;大宗茶产值510亿元,增幅6.2%,较上年有所增加。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4%56%,与上年变化不大;产值占比分别为69.6%30.4%,上升和下降1.3%

   5、六大茶类继续增产。红茶、黑茶、白茶均增产10%以上,黄茶增产70%以上。茶类结构优化,比例更加均衡,绿茶、乌龙茶占总产量的比重持续下调,分别达到63%11%,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占比上升。

   6、提质增效明显。茶园结构优化,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达58.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机茶园面积比例7.2%,提高1个百分点。茶园平均亩产量55.8公斤、提高2公斤,亩产值3900多元、比上年增加270多元。另据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年茶叶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9.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7、抵御灾情能力提升。年初寒潮致使广东、云南等省茶区发生低温冰冻灾害,3月“倒春寒”使浙江、江苏等部分绿茶主产省的茶叶开采被迫推迟,夏季水灾及初秋的“莫兰蒂”、“鲇鱼”台风使福建、江西多地茶园受灾,但由于全国各主产区重视基础茶园条件改良,不断增强茶园管护能力,规范执行相关管理措施,重视茶叶种、采、制技术的提升,保证了产量与质量的稳定发展。

   8、主要问题仍待解决。一是产销平衡亟待解决,库存减压难度大,潜在产能巨大仍需缓释;二是茶农持续增收压力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量价收紧,剪刀差效应明显;三是茶园季节性用工矛盾凸显,多地茶业生产用工老龄化、雇工难、薪酬高、劳动效率低等现象成为常态。

   
   (二)销售量额缓增

   1、内销市场

   1)量价配合基本稳定,略有回调。

   2016年,受政策规定与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高档茶价格平稳、销量略减,中低档茶的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价格略升、销量增加,成为消费主流产品;全国成品茶价格保持稳定,内销总量约为182万吨,销售均价110/公斤左右,较上年提高约4%。从时间维度看,3-4月份的明前茶因量产有限,故价格虽高,但供需平衡;不少地区的消费高峰受开采迟以及市场观望情绪浓等因素影响,延迟至78月份;9月中旬、中秋前后,秋茶全面上市,市场价格逐步回归中档;10月初至11月中旬,受“国庆档”及“双十一”带动,价格稳中略升;12月份,节前市场不温不火,销量较去年略减。

   2)消费市场更加细分,反应良好。

   在全国整体消费市场有待提振回升的同时,市场中多元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大,形成了“买个性、卖个性”的消费热潮。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增加与细分化要求的增强,茶行业聚焦“多样化”发展,在开拓便捷化、年轻化等新路径的同时,深挖品种、产地、风格、工艺等多种元素,催生多款新品,如“山头茶”、“小青柑”等。

   3)开启现代营销模式,优胜劣汰。

   “互联网”影响,茶业电商、微商业务量继续增长,但增速变缓;传统零售门店、批发市场继续受到冲击,但出现复苏迹象;产销企业勉力支撑,剩者为王;茶馆、茶楼等传统服务业的消费仍有待提振;茶旅结合成为拉动茶叶消费的新卖点;融“互联网”精神与个性定制于一体的现代营销模式逐渐显现优势,如“小罐茶”。

   4)值得关注的情况

   一是内销被动存量仍在加大,释能不容小觑,据调查估计目前全国茶叶库存量接近80万吨,“去库存”任务紧迫;二是消费市场亟需加快培育,政策面与宏观环境持续影响市场,新旧消费理念尚需调和;三是产品结构有待继续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产品、定制产品有待丰富;四是“线上线下”整合步伐急待提速,“互联网茶叶”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尚无成功经验;五是wto渐进中国茶业,进口茶叶增速不减,部分外资已布局中国茶产业。

   2、外销市场

   1)出口量升价增。据我国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32.9万吨,同比增长1.2%;出口金额14.8亿美元,同比增长7.5%;出口均价4.49美元/公斤,同比增长21.7%

   红茶增势喜人,绿茶和乌龙茶保持平稳,花茶和普洱茶呈下降态势。红茶出口量达3.3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10%,同比上升17.9%;绿茶出口量达27.1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82.4%,同比小幅下降0.5%;乌龙茶出口1.6万吨,同比上升3.8%;花茶和普洱茶分别出口5803吨、2938吨,同比分别下降4.0%10.6%

   2)市场相对集中。2016年,我国茶叶出口至130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超过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1个,占我出口总量的65.1%。分别是:摩洛哥(6.7万吨)、乌兹别克斯坦(1.9万吨)、塞内加尔(1.8万吨)、加纳(1.7万吨)、美国(1.67万吨)、俄罗斯(1.43万吨)、毛里塔尼亚(1.38万吨)、阿尔及利亚(1.28万吨)、中国香港(1.26万吨)、日本(1.2万吨)和德国(1.1万吨)。

   在中国茶叶出口的前几大传统市场中,除乌兹别克、阿尔及利亚、日本和德国下降外,其它国家和地区都有增长,其中,俄罗斯、加纳两国增幅最高。

   3)中西部各省发力。我国中西部地区成本优势明显,出口潜力大,东部沿海地区出口茶产业正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湖北出口1.1万吨,同比增长22%;四川出口9015吨,同比增长63%;云南出口8985吨,同比上升23.4%

   (三)产业投资

   2016年,金融资本继续看好茶行业,产业投资热度不减。6月,雷军再次巨额投资茶产业“互联网”平台——醉品·茶帮通;7月,因味茶(inwe)获得刘强东个人的5亿元人民币投资;年内,六家传统茶企正式登陆新三板,另有多家企业在做上市准备。此外,茶叶金融交易平台建设活跃,其中部分已开始运行。截至12月底,全国已成立30余个茶叶交易所(金融平台)。

   

  二、2017年茶叶产销形势预判

   (一)生产。全国茶叶总产量有望继续增加,预计2017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应在250-255万吨之间,干毛茶总产值有望突破1800亿元。

   (二)消费。消费人群有望继续增长;农村消费开始发力,城市消化力仍不足;产品按价格区间分布呈橄榄形,中档价格产品量价齐增;预计2017年茶叶内销量在186万吨左右,全国茶叶均价保持在120/公斤。

   (三)出口。汇率仍是影响出口变化的最重要指标。预计随着人民币的进一步走低,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提升至34万吨左右,出口金额在16亿美元左右。

   (四)投资。更多的茶叶企业将进入新三板市场;茶金融类交易平台面临考验;更多资本将致力于渠道建设;传统渠道型企业、产品型企业、“互联网”类垂直平台的投资将出现一定风险。

   (五)科技。茶叶涉及一二三产业,科技可应用面广泛。预计2017年机器人、vr、互联网新技术等将大量应用于茶业,养管制等茶叶专项技术与现代高科技亟需对接融合、突破创新。

   三、相关建议

   (一)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做大做强全茶产业。根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门应推动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作,促进茶产业提档升级,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推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行业组织应主动作为,承担政府交办的行业管理和推广品牌工作,组织龙头企业,配合地方政府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共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

   (二)提升标准,质量兴茶,突出优质安全导向。食品安全事关重大。随着2015年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食品监管工作已日趋完善,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各产茶区政府应加快实施茶业标准化战略,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认证,深入开展农药残留超标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行为;行业组织应配合食药监与农业部门共同建立健全互联共享的茶业追溯监管综合服务体系与平台。

   (三)稳中求进,培育动能,推进供给侧改革。稳中求进既要防止过快,也要防止过慢;茶业经济向更高阶段演化的过程中,做好实体才是关键;应破除资金“脱实向虚”、扰乱实体经济信心的问题,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培育壮大新动能;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库存”、控产能为重点;在加大供给渠道疏通力度的同时,激发消费潜力。

   (四)促进融合,三业并举,实现协同共享多赢。全行业应共同促进社会资源对产业的提升,推行专业化生产方式,鼓励专业化营销企业、创意企业、管理企业投身茶产业建设;加大精深加工力度,生产特色茶叶产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茶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相互融通,重点围绕第三产业加大开发力度,提高综合开发能力。

   (五)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推动开拓海外市场。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政府应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应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茶业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扶助茶叶行业开展对外经贸文化交流,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扎实推进海外推介力度。行业组织应利用自身的社会组织属性优势,搭建国际产销交流平台,加强国际经贸文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不断树立并强化话语权。

   (执笔人:梅宇)

   

   

在线留言

")); var ga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ga.type = 'text/javascript'; ga.async = true; ga.src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google-analytics.com/ga.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ga, s); var bd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bd.type = 'text/javascript'; bd.async = true; bd.src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 'http://') 'hm.baidu.com/h.js?6fee43b85aaa47b6a0d0a939054cab7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d, s); var cnzz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cnzz.type = 'text/javascript'; cnzz.async = true; cnzz.src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 'http://') 'w.cnzz.com/c.php?id=30014868&l=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cnzz, s); })();
网站地图